書架 | 找書

道德真經玄德纂疏-全文閱讀 御注與御疏與上公曰-小說txt下載

時間:2017-09-25 04:53 /武俠小說 / 編輯:蕭然
小說主人公是御疏,上公曰,御注的小說叫做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》,這本小說的作者是(前蜀)強思齊傾心創作的一本法寶、仙俠、西遊小說,文中的愛情故事悽美而純潔,文筆極佳,實力推薦。小說精彩段落試讀:知其雄章第二十八 知雄章所以次钳者,钳章明善...

道德真經玄德纂疏

推薦指數:10分

作品字數:約18.9萬字

小說篇幅:中篇

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》線上閱讀

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》章節

知其雄章第二十八

知雄章所以次者,章明善行之士,常善救人,其於救物之方,猶自未顯,故次此章略示其要。就此章中,文開四別,第一明去剛取,是修行人要逕,第二勸遣明歸聞,為學楷模,第三示守忘榮,歸反本,第四顯匠成庶品,利物忘功。

第一明去剛取,是修行人要逕。

夫剛健者兇,家明戒,雄壯者屈,先哲格言,故兵強不勝於弱破堅於後,張華有言,無矜爾榮,天惡盈,無侍爾貴,隆隆者墜,賢達所作,誠不虛言。是知四時去來,寒暑易準,二儀迴薄,月虧全,何況體融明,知守黑,妙象圓照,去雄歸雌,歷萬劫而不為,觀一心而常住,為谿為谷,天下歸焉。

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谿。為天下谿,常德不離,復歸於嬰兒。

御注:雄者,患於用壯,故知其雄,則當守其雌靜,謙德物歸,是為天下谿谷,則真常之德不離其薄捣翰和,復歸嬰兒之行矣。御疏曰:知,辮識也。雄,剛躁也。雌,靜也。夫物貴全和,法,雄則過當,雌則卑弱,俱未適中於善行,必當綠督以為經,故知其雄躁,則當守其雌靜。守其雌靜,亦當知其雄躁。知雄守雌則可,知雌守雄則敗,敗則妨行,故特戒守雌。能守雌,是為謙德,物所歸往,如歸谿矣。《爾雅》曰:注川谿。經為天下谿,常德不離,復歸於嬰兒,知雄守雌,是名善行,物所歸往,為天下谿,能如此則真常之德曾不離散。常德不散,即是全和。全和之人少思寡,泊然未兆,乃如嬰兒,故云復歸於嬰兒也。河上公曰: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谿,雄以喻尊,雌以喻卑,人雖自知其尊顯,當復守之以卑微,去雄之強梁,就雌之和,如是則天下歸之,如之流入谿也。為天下谿,常德不離,人能謙下如谿,則德常在,不離己也。嚴曰:於嬰兒復歸於志,於嬰兄蠢然而無所知也。榮曰: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谿,不餡不驕,在於中平,君子之行也。不靜不躁,處於中和,入之基也。故知懷雄之心者,未可全真。者,不能忘。令知雄而守雌,則不躁不速,亦知雌而守雄,則不靜不遲,不滯兩邊,自。然行雄者眾,守雌者少,故喻明谿壑處下,眾流歸之,人士謙退,德歸之。成疏: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谿,谿,逕也,雄,陽也,是剛躁之名,雌,陰也,是靜之義。知雄躁剛,適歸滅,雌靜退,必致長生,故棄雄而守雌,可為天下之要逕。常德不離,復歸於嬰兒,離,散也,嬰兒譬無分別智也。言人常能守靜,則其德不散,故能復於本,歸無分別智。

第二勸遣明歸間,為學楷模。

知其,守其黑,為天下式。為天下式,常德不武,復歸於無極。

御注:能守雌靜,常德不離,德雖明,當如闇昧,如此則為天下法式。常德應用,曾不差違,德用不窮,故復歸於無極。武,差也。御疏:知其,守其黑,為天下式,,照明也。黑,闇昧也。式,法也。夫能守雌靜,則德行昭明,德雖昭明,不以務物,當如闇昧,自守淳和,能如此則可為天下之法矣。為天下式,常德不忒,復歸於無極,忒,差武也。極,窮極也。知守黑,是謂德全。德全之人,可為天下法式,則真常之隨應而用,應用無差忒,用亦不窮,故云復歸於無窮極也。河上公曰:知其,守其黑,為天下式,喻昭昭,黑喻默默,人雖自知昭昭明達,當復守之以默默,如闇昧無所見,如是則可為天下法式也。為天下式,常德不忒,人能為天下法式,則德常在於己,不復差武也。復歸於無極,德不差武,則長生久壽,歸於無窮極也。嚴曰:反於未生,復於未始,與為常,歸於無極矣。榮曰:知其,守其黑,為天下式,大,大智若愚,晦爾安,斯為法忒。常德不武,復歸於無極,忒,差也,人不以智耀人,不為名害己,內雖潔,外實同塵,立者受祿無窮,修者成真無極。成疏:知其,守其黑,為天下式,,昭明也。黑,闇昧也。式,法也。自顯明,炫曜於人,人必挫之,良非知者。韜光晦跡,退守闇昧,不忤於物,故是德人。能知黑利害者,可為修學者之洪範也。常德不忒,復歸於無極。忒,差也。無極,也。常能棄明守暗,其德不差,既復清虛,歸於至

第三示守忘榮,歸反本。

知其榮,守其,為天下谷。為天下谷,常德乃足,復歸於樸。

御注:德雖尊榮,常守卑,物斯應,如谷報聲,虛受不窮,常德圓足,則復歸於也。御疏:知其榮,守其,為天下谷,榮,尊榮也。,卑也。夫為天下式,則其德尊榮,德雖尊榮,常守卑,以和為貴,無不容,如彼空谷,物來斯應,故云為天下谷。為天下谷,常德乃足,復歸於樸。樸,也。虛受應物,如彼穀神,真常之德,是乃圓足,足則復歸於樸矣。夫為德體,德為用,論其用則常德乃足,論其體則雲復歸於樸。歸樸則妙本清淨,常德則應用無窮,非天下之至通,其孰能與於此者?河上公曰:知其榮,守其,為天下谷,榮以喻尊貴,以喻汙濁,人能自知己之有榮貴,當復守之以汙濁,如是則天下歸之,如谷也。為天下谷,常德乃足,足,止也。人能為天下谷,則德乃常止於己。復歸於樸,當復歸於質樸,不為文飾也。嚴曰:德是祐,神明是助,充德足,則萬物大淳樸矣。榮曰:知其榮,守其,為天下谷,有官即有爵,榮也,無位即無名,也。能知居顯不驕而守卑,可謂包一切,為天下谷。為天下谷,常德乃足,復歸於樸,在貴如賤,處榮若,真常之德自然滿足,常德反歸,故言復樸者也。成疏:知其榮,守其,為天下谷。榮,寵貴也。,卑賤也。處於榮貴;遂起驕奢,而福善禍,忽然凋落,此之榮寵,翻為禍基。若知倚伏不可常,貴為禍始,應須自戒,勿為放逸。處於榮華,恆如卑賤,故貴以賤為本,高以下為基。是以知榮守,天下歸奏,譬彼川穀,包納虛容也。為天下谷,常德乃足,復歸於樸。樸,真本也。始自知雄,終乎守,三種修學,為之要。又如虛谷,罄無不容,所以常上德,於是乃足,故能復於真空,歸於妙本也。

第四顯匠成庶品,利物忘功。

樸散則為器,聖人用之,則為官長。

御注:德內融,則復歸於樸。常德應用,則散而為器,既涉形器,必有精贏,故聖人用之,則為群村之官長矣。御疏:器,形器也。自知雄下,論修返德,則復歸於。此雲樸散為器者,明德全和捣,即能應用。應用跡麤,涉於形器,故云樸散則為器也。既涉形器,其村用必有精麤,故凡人用之,適能獨全淳樸,聖人弘濟,則為群村之官長矣。

河上公曰:樸散則為器,萬物之樸散則為器用也,若散則為神明,流為月,分為五行。聖人用之,則為官長,聖人外用,則為百官之元長也。榮曰:種散為器,聖人以為官長,是以大制無割。一氣未分,種也,三種有位,器也,自無形以開有象,故言散樸以為器。天尊地卑之體既著,君貴臣賤之體亦明,樹之以君,故云官長。統御萬國,故言大制。上能字育,下獲不傷,故言無割,亦明聖人開不言之,此即散樸為器也。囗真仙之主,為官長也。以攝物,物無不歸,大制也。慈能救物,物得以全,無割。成疏:散,分佈也。器,用也。官,君主也。長,師宗也。既能反樸還淳,歸於妙本,次須從本降跡,以救蒼生。布此淳樸,而為化用,故《西昇經》雲:遂散佈分,既而為君以馭世,為師以導俗,聖人即用斯樸,散而為馭導之方也。

故大制不割。

御注:聖人用,大制群生,暄然似,蒙澤不謝,動植鹹遂,曾不割傷。御疏:此明聖人用也。夫聖人德全,大制群有,法乾坤之施,灑雨之恩,各暢其和,不知其,令動植之物鹹遂其生,曾不割傷以為己用,故云大制不割。河上公曰:聖人用之,則以大制御天下,無所割傷,治則以大制情,不傷精神也。成疏:至聖神,不可思議,三界內外無不制伏。主領弘普,故稱大制。而亭毒群品,陶鑄生靈,推功於物,不為宰主,故云不割。割,宰斷也。

☆、第10章

取天下

章所以次者,章正明忘功利物,為國主師匠,故次此章,即顯治國治利物之術就此章內,文有三重,第一明有有為,敗毀國。第二舉有為之相,示諸法無常。第三對顯聖人,妙能捨離。

第一明有有為,敗毀國。

夫有之君,無為化主,取天下,順時應人,故周武尅商,旗懸於紂首,項王御漢,赤帝亡於羽。不知天命之來,妄起雄強之意,故《運命論》曰:龍犀角,帝王之表,河目龜文,公侯之相,不其然乎。高祖揖讓而嗣興,秦皇勇而宗減,吾見其不得已,豈虛言哉。

取天下而為之,吾見其不得己。

御注:天下者,大寶之位也,為君者,必待曆數在躬,若亂之人,將取而為之主者。老君戒雲:吾見其不得已矣。御疏:天下者,大寶之位也。夫皇天命帝,大制群生,必待曆數在躬,然後君臨萬寓。而亂之賊,兇之夫,將取天下而為之主,既誅夷之不暇,何天祿之可望?故老君戒雲:吾見其如此之人,必不得所為之事。已,語助也。

河上公曰:將取天下,為天下主也。而為之,以有為治民。吾見其不得已,我見其不得天人心已明矣,天惡煩濁,人心惡多也。嚴曰:天下者神靈所成,太和所遂,神靈所察,聖智所不能及,而威之所不能制。榮曰:夫無為無事,可以攝天下也。若以有事有為,吾見其不得已也。成疏:方將攝取天下蒼生而為化主者,必須虛心忘,若以有為取之,才攝化,而不得之狀已彰也。

天下神器,不可為也。為者敗之,

御注:大寶之位,是天地神明之器,謂為神器,故不可以為也,故曰為者敗之,此戒亂之臣。御疏:天下大寶之位,所以不可為者,為是天地神明之器將以永終聖德之君,而令流佈愷悌之化,使兇之徒為而得毒螫天下乎?是知必不可為,為亦必敗。此戒亂之賊臣也。河上公曰:天下神器,不可為也,器,物也,人乃天下之神物也。神物好安靜,不可以有為治。為者敗之,以有為治之,則敗其質樸也。榮曰:若乃興天下之善,不私其利,除天下之害,不處其功,四海沐德以飲和,萬物從化以樂俗,可以安大寶,守神器,若不知有為之非而執之以為,是則敗失也。成疏:天下神器不可為,識之類,悉有精靈,並堪受,故名神器。神器亦是帝位也。若無為安靜,即品物咸亨,必有為擾動,即群生失,故不可為。為者敗之,執者失之,滯溺有為則敗亡命,執心責,失國喪邦。

執者失之。

御注:曆數在躬,已得君位,而執有斯位,陵神主,天,亦當令失之,此戒帝王也。御疏曰:人君者,或撥亂反正,或繼體守文,皆將昭德塞違,恤隱瘓,若執有斯位,陵神主,坐令國亂無象,遂使天福善禍,神怨人怒,是生災沙,亂乃斯作,誰奉為君?亦當失斯位矣。此戒帝王也。河上公曰:強執之,則失其情實,生為詐偽。

第二舉有為之相,示諸法無常。

故物或行或隨,或噓或吹,或強或贏,或載或肄。

御注:明為則敗,執則失,故物或行之於,或隨之於後,或噓之使暖,或吹之使寒,扶之則強,抑之則弱,有則載事,無德則隳廢也。御疏曰:此明凡物不常,事亦倚伏也。噓,暖氣也。吹,寒氣也。贏,弱也。載,事也。集,壞也。且夫為之則敗,執之則失,亦如凡物或行之於,或隨之於後,或噓之使暖,或吹之使寒,或扶持使強,或抑損令弱,或引之以載事,或推之以隳壞,且同紅纏,不可準繩,唯當以從人,方可樂推不厭爾。河上公曰:故物或行或隨,上所行,下必隨之也。或噓或吹,噓,溫也。吹,寒也。有所溫,必有所寒也。或強或贏,有所強大,秘有所贏弱。或載或車,載,安也。東,危也。有所安,必有所危,明人君不可以有為,治國與治也。榮曰:夫有為之法,有可行,有後可隨,一溫一寒,一盛一衰,聚之則接,散之則隳,若行有為,雖成必敗,若用無為,能弊復成也。成疏:夫物或行或隨,夫物,萬物也,或,不定也。行,由己也,隨,從他也。言物或先時由己,後即從他,此明權勢不定也。或噓或吹,噓熙溫喻富貴也,吹炁寒喻貧賤也,言物有先貴後賤,先富後貧,猶如朱夏赫曦,玄冬凜冽,天即炎涼不定,人亦貴賤何常。或強或隳,夫強盛者不久當衰,故下文雲物壯即老,《西昇經》雲:盛者必衰,此明盛衰不定也。或載或隳,載,連續也,隳,廢敗也。連續謂之成,廢敗謂之壞,此明安危不定。故《莊子》雲:其成也毀也,舉此八法不定,以表萬物無常,故治個治者,不可以有為封執而取之也。

第三對頓座人,妙能捨離。

是以聖人去甚、去奢、去泰。

御注:聖人緒或物之行隨,知執者之必失,故去過分爾。御疏:是以理天下之聖人,諸行隨之不常,知矜執之必失,故約已檢,割貪制,去造作之甚者,去氟顽之奢者,去情之泰者。論其名數,且分為三目。徵其事實,乃同於一條。甚奢泰者,皆過分爾。河上公曰:甚謂貪,奢謂飾飲食,泰謂宮室臺榭,去此三者,處中和,行無為,則天下自化之也。嚴曰:甚,有為也,奢,不中和也,泰,高大也,故去之也。榮曰:奢秦者即有為之事也。逐為甚,心存侈靡為奢,極樂無厭泰,聖人虛心知足,去甚也。見素樸,去奢也。忘歡而後樂足,去泰也。成疏:懷聖人,妙體虛假,故不執上之八法,而能去下之三事,甚則美其聲,奢則麗其氟顽,秦則廣其官室,去此三,處於一中,治國則祚曆遐延,治則長生久視也。

佐人主章第三十

章所以次者,章正明為君花物,不可執滯有為,故次此章,即明為臣輔君,亦須去兵用。就此一章,義開三別,第一明佐時用,央定息兵,第二明用之人,果無矜伐。第三明有為乖,必致危亡。

第一明佐時用,央定息兵。

夫雲龍一變,天地為之畫冥,風鵬載飛,河為之怒擊,何者?雲助龍勢,滋鵬圖。譬之人君,必俟良佐,高宗遇傳說,商所以中興,嗜王失樂毅,燕國於焉絕減。人能弘,豈不然乎。明君得賢,狀飛鴻之有羽翼,聖王遇善,若和羹之得鹽梅,故江充絕命於鳳池,霍光影像於麟閣,不其然乎。

佐人主者,不以兵強天下,其事好還。

御注:人臣能以輔佐人主者,當宪氟以德,不用甲兵之威,取強於天下。夫兵者兇器,戰者危事,兵於加彼,彼必應之,其事既好還報,則勝負之數未可量。御疏:以,用也。佐,輔也。還,報也。言為人臣者,當用化無為輔佐人主,致君堯舜,是股肱。舞竿羽於兩階,修文德於四海,令執大象而天下往,太階平而寰宇清,若震耀戈甲之威,窮黷侵伐之事,抗兵以加彼,彼亦叉應之,其事既好還報,則勝負之數誰能預尅?河上公曰:以佐人主者,謂人主能以自輔佐也。不以兵強天下,以佐人主,以輔佐之主,不以兵革,順任德,敵人自也。其事好還,其舉事好還,自責不怨於人也。榮曰:忠臣輔於君上,賢相理於陰陽,以勝於海內,不以兵強天下之事,上猶以佐,上自有,寧專用兵。以.則彼此各安,用兵則互相侵伐,一來一往,故曰好還也。成疏:以佐人主者,不以兵強天下,以,用也。佐,輔弼也。人主,君王也。言用正輔佐君王者,當偃武修文,導之以德,不可以盛用強兵,逞天下。若作心解者,即是三毒六,兵也。其事好還,還,返報也。言外用兵刃,即有怨敵之仇,內用三毒,還招三塗之報,此事叉爾,故云好還。

師之所處,荊棘生焉。大軍之後,必有凶年。

御注:軍師所處,戰則妨農,農事不修,故生荊棘。兵器害,旱繼之,農廢於,災隨其後,必有凶荒之年矣。御疏:師,君師也,又《易》曰:師,眾也。夫興師動眾,則人勞於役,行賚居,則妨功害農,農事不修,故生荊棘。大軍之後,積費既多,加以和氣致祥,兵器害,旱相繼,稼穡不成,故必有凶荒之年,以報窮兵之怨爾。河上公曰:師之所處,荊棘生焉,農事廢,田事不修也。大軍之後,必有凶年,天應之以惡氣,即害五穀,五穀盡則傷人也。榮曰:大軍之後,叉有凶年,嘉禾不得植,荊棘所以生,此亦用兵之過也。成疏:師,軍眾也。言兵馬所行之處,害人損物,但有荊棘穢草,不生禾稼也。亦猶心馳騁之處,但增惡業,不生善惠。

故善者果而已,不敢以取強,果而勿矜,果而勿伐,果而勿驕,果而不得已。

御注:善輔相者,果於止敵。蓋在於安人和眾,必不敢勝取強。故雖果於止敵,敵不為寇。慎勿矜功伐取,以自驕盈,故為戒也。御疏:故善者果而已,不敢以取強。《秋》曰:殺敵為果,今明殺敵者令不相侵,止其為,是知殺敵為果,即止敵也。故老君雲:凡事不得已,而用兵之士,但止敵,令不為寇,叉不得以眾寡,陵人取強。則其事好卻還報,是以戒令不敢,雲不敢以取強。果而勿矜,果而勿伐,果而勿驕。夫用兵之善,果於止敵。止敵自矜,未名善勝,故雖能止敵,慎勿矜誇。矜誇則傷於伐取,故雖果於止敵,戒雲勿伐其功。若必伐取其功,是則自為驕泰。驕泰則樂殺,故敗不旋踵,此為明戒,可不慎乎!河上公曰:故善者果而已,行善者,當果敢而已然也。不敢以取強,不以果敢取強大之名。果而勿矜,當果敢謙卑,勿自矜大。果而勿伐,當果敢推讓,勿自伐取其美。果而勿驕,驕,欺也。果敢勿以驕欺。榮曰:故善者果而已,不以取強,能用為善,止敵為果,賊來侵我,所以除之,不以國兵強專用為是也。果而勿矜,果而勿伐,果而勿驕,果而不得已,自大為矜,取功為伐,好勝不已,示賢於敵謂之驕,故曰義兵王,應兵勝,忿兵,驕兵滅,善用兵者,央定果敢,不矜不忿,不貪不憍,迫不得已,從後應之,義在除敵救人,亦非恃好戰也。成疏:故善者果而已,果,次定也。已,止。言修善人,次定止此心而不用兵也。

第二明用之人,果無矜伐。

是果而勿強。

御注:敵來侵,不得休止,故用兵以止之,如是則果在於應敵,非果以取強也。御疏:夫果於止敵者,非好勝而陵人也,但敵來侵,事不得已,故云果而不得已。已,止也。用兵應敵,是非勝,能如此者,勝不恃強,故云果則勿強。河上公曰:果而不得已,當果敢至誠,不當迫不得已也。是果而勿強,果敢勿以為強兵堅甲以侵陵人。榮曰:必定能不憍不矜,行不得已者,是果而勿強也。成疏:果而不得已,如堯有苗,禹有扈,事不得已,非樂兵戈。是果而勿強,結成以,是決定不用強兵之行也。

第三明有為乖,必致危亡。

(12 / 36)
道德真經玄德纂疏

道德真經玄德纂疏

作者:(前蜀)強思齊
型別:武俠小說
完結:
時間:2017-09-25 04:53

大家正在讀
艾德看書網 | 

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

Copyright © 2018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
(臺灣版)

聯絡支援:mail